欢迎您访问临沂市中心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 正文

医院概况

医院院报

院报第108期——第三版

字号: + - 14

                                     何谓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病症,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症有所缓解,趁机进行辨证治疗的方法。冬病夏治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而制定出的传统治疗方法,体现了“天人合一,日月相参”的养生理念。
    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火力”,常表现为手足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不够,这样的人夏天也要“穿厚衣,盖厚被”。平时病人虚寒,天气寒凉,两寒相夹,治之难也;盛夏三伏,暑热当值,人体阳气(心火)正旺,此时治疗,沉积里寒最易排除,所以不要错过排除里寒的大好时机。在饮食起居上虚寒之人也不要痛饮祛暑的饮料、冰镇啤酒、祛火凉茶、寒凉的水果(如西瓜),也不要整日开空调,否则陈寒未祛,又添新寒,寒气逐渐沉积,日久寒凝,影响气血运行,寒凝血瘀,百变可生,秋风一起,外寒复来,可能就“内困外扰”了。
    夏治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可应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单就内服药而言,可以采用“热药凉服”的方法。比如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夏天服用时,放在冷水中凉一下,虽然喝的是冷饮,到了胃里却是热药;比如那些不出汗或者出汗怕风的人,服用“玉屏风散”,无汗可发,汗多可止,又可防风,一石三鸟,不妨一试;再比如夏日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贪图空调冷气,寒气从皮毛而入,心火虽胜,难敌二寒,易发生“胃肠型感冒”,藿香正气散,此药偏于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
    综之,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冬病夏治的原理及好处
   

   冬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利用夏季的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外虚助阳或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最易恢复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效果。
    长期实践证明,冬病夏治应用得当,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之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实验室证明,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功能。
    冬病夏治适应于哪些病
    冬病夏治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
    三、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四、亦可应用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冻疮以及部分虚寒型妇科病等的治疗。        
                                                                        中医科
                 

                        看电视玩电脑别忘保护我们的颈椎
   

    时下,看电视、玩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吃过晚饭,手握遥控器,向沙发一靠,一晚的时光就这样打发了,而更多的青少年朋友们则更愿意倒上一杯水,坐在电脑桌前,恣意享受着现代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殊不知,在我们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明病,现代病及老年病年轻化现象,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便是我们的颈椎。    
    久坐电视电脑前的人因为头部经常处于前屈位,这样势必导致颈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于是血管受压,局部血流不畅,大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的正常活动,时间久了,颈部的韧带,肌腱得不到应有的松弛,会形成颈部骨刺增生,韧带钙化,颈部也就变得僵硬,生理弧度消失,从而发生各种类型颈椎病及项背部肌纤维炎。所有这些对人体危害极大,它不仅让人疼痛难忍,而且还可能让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出现头晕耳鸣及听力减退,还有的表现为咽痛、干咳、声音嘶哑等,久之,还可能出现大脑萎缩,脑梗死等危害生命的状况,所以对待颈椎病一定要重视,一旦感到颈部不适,伴头痛、头晕等,首先要找到专家明确诊断,如果是初期,可先从生活小节保护颈椎,选择一个符合生理曲线的枕头,不要长时间伏案工作,注意平时多运动,多锻炼,适当做一下颈部保健操。对于已经出现颈间盘突出较严重的患者,疼痛科已经开展了激光减压、等离子射频消融、胶原酶溶解术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微创治疗,给广大椎间盘病变患者带来了福音。
最后,我再提醒一下各位朋友,防病胜于治病,在疾病还未发作之前,充分认识该病,积极预防,把一切可能预见的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不要太长,姿势不要太固定,应学会东张西望,再来前瞻后瞩,要“抬头望明月”,再去“低头思故乡”。天气暖和了,出去走走吧。           
                                                     疼痛科   赵莉华     张子璞
                                 

                              简单认识掌腱膜挛缩症
   

    掌腱膜挛缩症是手部掌腱膜增殖性纤维病变,病变处的掌腱膜呈索条状或结节样改变,并累及表层皮肤,导致掌指关节屈曲挛缩的疾病。
    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青壮年发病者极少。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0:1。左右手双侧发病者约占半数,但双侧极少呈对称性。手指发生屈曲挛缩的以环指最多,次之为小指,中、示、拇指的发病较少。病程一般较长,多者数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
    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至今不清楚,有以下几个原因与之相关:种族关系、遗传因素、创伤因素、药物因素、血管因素、与掌腱膜挛缩症有关疾病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糖尿病,以及酒精中毒等。总之,目前认为掌腱膜挛缩症的病因很多,但至今仍无明确的结论。
    掌腱膜挛缩症发病早期,常在远侧掌横纹与环指纵轴线相交处,或环指近侧指间关节皮下出现小结节,皮肤稍增厚。偶有轻微疼痛、麻木不适感。触之皮肤及结节结合较紧,皮肤固定在掌腱膜上。手指伸直时掌侧皮肤紧张,颜色变白。以后结节逐渐变大,皮肤变厚、变硬,在结节表面皮肤出现横行皱褶,形成沟或凹陷。最终掌腱膜上的结节逐渐消失,代之类似肌腱一样的坚韧皮下索条,并与皮肤紧密结合。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发生屈曲挛缩,被动不能伸直,但疼痛、麻木症状消失。掌腱膜挛缩症引起的关节屈曲以掌指关节为常见,其次是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一般很少受累。
    掌腱膜挛缩症的症状及体征十分明确,诊断多无困难,主要是鉴别诊断。一般的瘢痕挛缩,均有局部外伤或感染的病史,发病的部位和局部特征也助于鉴别。先天性的关节挛缩症,一般多由家族史,挛缩的关节较多,不像掌腱膜挛缩症一样多累及手的尺侧。关节挛缩症虽然皮肤有短缩,但皮肤的质地和厚度无明显改变,也不和深部组织相连、固定,更不出现皱褶和凹陷。
    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以切除病变组织矫正畸形为主。手术方法有:皮下掌腱膜切断术;部分掌腱膜切除术;掌腱膜全部切除术;掌腱膜及皮肤切除游离植皮术;掌腱膜切除旷置术;截指术。
    掌腱膜挛缩症术后并发症约占五分之一,主要是血肿形成、皮肤坏死、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
                                                        
手外科  刘永亮  陈仲华
                 

                               内分泌疾病与不育症
   

  孩子是爱的结晶,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祖国的未来。但有的家庭却有一子难求之感,有的夫妇跑遍多家医院,仍未满足心愿。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这时不妨到我们内分泌科看看,也许会有意外地收获。
    许多不育症与内分泌疾病有关,是内分泌疾病导致的不孕、不育,待内分泌失调纠正后,不孕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下面我举例说明。
    1、高泌乳素血症或泌乳素瘤:在病理性闭经中20%是高泌乳素血症,而40%高泌乳素血症妇女有泌乳素瘤,当患有高泌乳素血症或泌乳素瘤时,泌乳素明显升高,可发生溢乳,因雌激素负反馈受损,以致孕酮合成受阻,从而产生闭经。常表现为溢乳、月经稀少或闭经、不育,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进行性肥胖等。
    2、多囊卵巢综合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协调功能障碍,导致雄激素升高及长期不排卵的一些症状,如月经异常,常见闭经及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多毛、肥胖及双侧卵巢增大等。(1)月经异常,闭经占5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约为29%,余为月经稀发,无排卵月经或月经延长(黄体功能不足);(2)不育,由于长期不排卵,患者多合并不孕症;(3)多毛,发生率69%,与雄激素升高有关,但多毛的程度与雄激素量不成比例;(4)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多自青春期开始;(5)卵巢增大,卵巢呈对称性轻度增大。
    3、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又称西蒙-席汉氏综合征,由于垂体前叶不同性质的病变,致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继发引起甲状腺、肾上腺、性腺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的病因很多,如垂体前叶坏死、肿瘤、炎症、创伤、手术及产后大出血是常见原因。在女性,产后大出血最为常见。多数有产后出血休克史,产后无乳、闭经、不育,月经恢复者,也不规律,并多伴有毛发、阴毛脱落,乳房萎缩,嗜睡、畏寒、食欲差,体温低,脉波缓慢,血压偏低,贫血貌,浮肿等。
    4、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病人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新陈代谢加速,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受孕率很低,即使受孕也很容易流产。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慌、多汗、易饥多食、消瘦、易激动、疲乏无力、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手颤等。
    5、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素缺乏,导致排卵过少,常有月经过多或闭经,而引起不育,同时多伴有畏寒、乏力、浮肿、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嗜睡、厌食、便秘、心慌、声音嘶哑、贫血等症状。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机体处于负平衡状态。可出现月经量少、不规律甚至闭经,导致不孕,即使怀孕,如不及时处理,亦可多次无其他原因的流产、死胎或胎儿异常。
    7、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组织过多或分布异常,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者。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常与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同时发生,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可伴随或并发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痛风、骨关节病、静脉血栓、生育功能受损。
    8、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本病由于多种原因,累及下丘脑功能引起食欲亢进,脂肪代谢失常及性腺功能减退,临床上表现为肥胖及生殖器不发育,是由于嫌色细胞瘤或颅咽管瘤等累及下丘脑与垂体前叶所致,本病由3-6岁时开始,青少年时发现,呈肥胖,男性性发育不全、阴茎睾丸小,女性无月经、阴道子宫不发育,但外生殖器正常,侏儒症、颞侧偏盲,尿崩症等。如成人后发病,除肥胖外,男性第二性征渐消失,性欲减退,精子缺乏。女性停经,不育等。
    9、生长激素瘤:病人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量,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糖尿病、结肠癌的危险增加,而生育能力显著下降,这是由于高泌乳素血症及促性腺激素受干扰所致。可出现典型面貌、肢端肥大、内脏增大、内分泌紊乱。女病人因月经失调、闭经,并25%伴有高泌乳素血症,基本上不孕,如经治疗,泌乳素下降,这类病人生育能力能恢复。
    10、尿崩症:尿崩症是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病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减少,尿在肾小管内不能浓缩,而引起多尿、低比重尿、烦渴、多饮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尿崩症患者因内分泌失调而不能受孕。
    1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多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少数为腺癌,部分为垂体前叶增生或腺瘤等。主要表现向心性肥胖、多血质貌、多毛、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女性可出现月经紊乱,影响生育能力。
    12、桥本氏病:本病由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明显升高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不育、流产、死胎等。
    13、阿狄森氏病:常见原因是自身免疫或结核引起肾上腺破坏。结核可致生殖系统病变。自身免疫也可累及其他内分泌器官,而致不孕。
    14、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其本身不影响生育能力,但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是多腺体综合症的一部分,那么可因其他腺体的受累引起不孕。
    15、其他:运动过量、精神压抑(过度恐惧、忧虑、紧张)、神经性厌食和体重急剧下降等,使正常GnRH脉冲性频率和振幅显著减少,从而引起LH和FSH释放减少,导致精神性闭经,其机制与多巴胺或β-内啡肽增高有关。              
                          内分泌科  邬存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