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医之路
中坦友谊永世难忘
1972年8月底,我做为外科医生随援坦医疗队,肩负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飘洋过海,经过赤道,踏上了非洲大地——坦桑尼亚的国土。
那时迎接我们的是我国外交大使馆的主要领导和其他同志们,以及坦方卫生机构有关外交官员。在异国他乡见到我们祖国的同志,觉得是那样亲切,一路的疲倦顿时消散。
踏进坦桑国土稍做休整以后,我们一行六人乘坐东非铁路客车再转乘汽车到达新吉达省城医院。下车不久,就跑来一个黑人女孩,身披花衣,她好奇的望着我们这些黄皮肤的“老外”,突然,挥动着小手高喊:“周恩来!”还恭敬地向我们问好。起初我们还有点不理解,后来才想起,那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访问坦桑时,早已在这里为我们播下了友谊的种子。“周恩来”似乎已成了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名字,在这里家喻户晓。接着这个女孩屈膝弯腰,又向我们喊了声“喜卡茂”(是对老人长辈的敬语)。不一会,又来了许多黑人朋友,有医院的医官和各科的医护工作人员,还有附近的老百姓,热情地把我们接进了医院。
在这里,我们同黑人朋友一起工作,每做一个较大的手术都有医官或本院高年医师合作完成。我们在工作上相互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技术上相互交流,从而增强了友谊,加深了感情。他们也非常信服中国医生所作的一切,手术中经常竖起大拇指向我们示意。黑人朋友的信赖和支持,使我们增加了力量和勇气,历时二年多的时间,比较顺利地做了胸、腹、骨、泌尿各科许多较大及疑难手术。
一天,一位朋友送来一位行动困难的中年妇女病人。她身材瘦长,腹部极度隆起,每向前走一步就用双手托一下肚子,痛苦的面容给常人带来几多同情,经我们中国专家组全体同志多次会诊,诊为腹腔肿瘤,决定对其施行手术治疗。在异国他乡施行这种难度较大的手术,术中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么重,责任有多么大。但是救死扶伤,实行国际义务是我的第一责任。为这个病人做手术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医院,由该省级医官亲自上台协助手术,我国医疗组全体成员和坦方有关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历时六个小时,这个重达20多斤的肠系膜巨大肿瘤终于被摘除了。在新吉达医院史上施行这种手术还是第一例。
手术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医院,各级医务官员及有关人员前来表示祝贺。我们援坦医疗队,不但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坦桑尼亚政府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深厚的友谊,真挚的信任,鼓舞着我们积极努力工作。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党和祖国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中国人民增光添彩。回国的客轮,汽笛长鸣,我们踏上了回国的里程。桅杆上的五星红旗随着海风高高飘扬,渐渐地离开了坦桑。于今,回忆起桩桩往事,中坦人民的共同友谊,历历在目,永世难忘。
下一篇: 祖国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