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临沂市中心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 正文

医院概况

医院院报

院报第101期——第三版

字号: + - 14

  编者按:本文密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着重谈了新技术新项目、特色项目与特色专科的关系,对于科室特色项目的选择、申报工作有指导意义,特予以刊登,希望对各科室有所启发。
                                                   谈特色项目
    在院周会上,院长对于特色项目、新技术新项目谈了很多,拳拳之心令人感动。每年年初都整理特色项目,但是每年都不是很理想,记得去年因为整理不符合要求,又重新进行的整理,有些科室报送了十几个,也有些科室报不出来,就是现在也还有很多人问“哪一年的特色项目”、“是不是新技术新项目”,但到底何谓之特色项目呢?
    有些人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解释,糊涂人也明白,何况过了这么多年,为何偏偏现在解释,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必须说清。不说清,“特色项目”就是一种摆设;不说清,“特色项目”就会被人踩在脚底下;不说清,“特色项目”就难以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说清,新技术新项目也会昙花一现。
    特色项目也可以说特色技术,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可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2.是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最好我院掌握核心技术(自主产权);3.在省市甚至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具有参考价值。特色项目不能自卖自夸,眼光局限于井底,必须能拿出手,让人感觉沂水中心医院确实有一套,技术的确高,不是糊弄人。
    特色项目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必须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回避这个问题,我们就是纸上谈兵。我们可一步一步分析,特色项目前身是新技术新项目,而新技术新项目的前身是国际或国内前沿技术,我们还可以再向前推,但是对于某个医院来说已足够,我们就以国际或国内前沿技术为起点来按照正常思维分析。这么多年来,我院新技术新项目基本都是从外边引进的,都是院长或科主任通过参加学术交流会或学习班得知一些前沿技术信息,感觉可以引进本院开展,然后与对方经过一番磋商,征得院长同意后达成协议,新技术新项目便上马了,很多时候我们经过外来专家一点拨,自己就可以独立开展,第一年算是新技术新项目,以后随着开展例数的增多,技术不断成熟,便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特色,对于科室来说就是特色项目或特色技术了。
    当然这还不是发展进化的终点,在患者心目中不会形成“特色项目”这个概念的。特色项目主要是对医务人员来说的,这个时候患者更关注某个人,同是一个项目,谁做的好,就能形成效应,都会找这个人,即使医院不刻意包装这个人,也会因为患者的宣传,产生强大的个人效应,在患者口中更多的是这个人多好,而不是这个科室多好。
    这个人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科带头人了呢?当然不是,如果这个人没有被这个效应光环迷惑,而且医院和科室在集体与个人问题上正确处理,以个人带动科室,形成一个创新团队,那么才可称之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带头人的使命就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果发展到这一阶段,我们的特色项目就上升到一个新层次,不在附属某一技术,而成为专业的特性,这样的专业就是特色专科。特色专科与重点专科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在归属上略有差别,应该说一个医院一旦具备特色专科,就如同拥有了王牌,在同行竞争中首先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我们将这个发展过程分为新技术新项目、特色项目、特色专科三个阶段,一些问题更容易说明,几年来我们总是在新技术新项目、特色项目上打转转,费了很多力气,但是起色总是不大。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工作存在问题呢?正如院周会上张书记在汇报美国学习情况时所说,中国人太注重规章制度,而美国人注重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确实在规章制度上花费太多精力,而在执行中存在太多的缺憾。有些人不承认,而且可能跳起来跟你急,一个人不可怕,一群人就可怕了,所以到如今也没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存在失误。
    我们不是开个人诊所,弄几个花哨轰动一下,也不是在绣花,绣的漂亮挣大钱,而是在做一件踏踏实实的事情,能惠及医院后继职工的事情,能提高医院品牌的事情。说这话有点大,有点远,我们可以分析神经外科的磷32内放疗,谁都不能否认这是我院的特色,在济南,在北京,一提磷32治疗就说到我们沂水中心医院。可以说在外界,磷32治疗成为我院一个品牌,一个被省级大医院认可的品牌,这种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们医院内部做了什么?如果如此在手的特色技术没有成为特色项目,如果如此知名的专业没有打造成特色专科,我们整天呼喊新技术新项目又有何用?
    我们对继承太不熟悉了,反而喜欢另起炉灶创立新门户。我们不否认有可取之处,但是却忽视了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既然我们已树立起了品牌,为何不去维护,反而去孤立,去重新树立另一个未知品牌!一反一正就是几十年,就是几代人。我们有多少时间证明我们这一代才是超前人,不是靠前人吃饭的?而我们如果证明了,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对前人的否定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后人同样会抛弃我们所做的一切,难道这些就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我们为何每年都整理特色项目,并不是说科室的特色项目必须年年都要有变化。有些科主任说不出自己科室的特色并不是科室没有,而是不知道学科怎样发展,这是不是有点可悲,这就像一个人失去了个性,他会让别人记住他吗?肯定不会。
    应该说这种感觉,这种思维确实害了不少人。为了变化科室特色,一些科主任和科室骨干舍近求远,放弃原来已有成绩,去寻找新的亮点,他们认为新技术新项目就是那些前人没有开展过的,比较时髦的,而一旦他们的项目被医院认可,就称其为特色项目,并就此认为完成任务了,可以再另寻其他新技术新项目了,殊不知他们混淆了新技术新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关系,更没有意识到新技术新项目到特色项目需要一个过度,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重复别人的方法和技术,我们需要渗入我们的特色,我们需要坚持下去,打造特色专科,不能大旗刚刚扛起,却又丢弃。
    前面我们提到新技术新项目应有三个特点,我院大部分新技术新项目具备第一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有点勉强,第二个特点几乎没有。我们习惯拿来主义,这样快捷、方便、实惠,不用动脑筋,但是我们却疏忽了这样的东西既然自己能拿来,别人也照样能拿去。特色的含义包含了太多的时间因素,我们跟别人比拼技术变成了时间先后的比拼,更可怕的是掺杂了资金实力的比拼,而对于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却降到了次要地位,核心技术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笑柄,是不值得坚持的东西。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我们整天在喊创建学习型医院,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做,难道学习就是拿几本书读一读,难道学习就是将别人的技术拿过来给病人治病?有人说我们从小就受这样的传统教育,难道有错?我们说有错,我们太满足装东西了,拿东西了,但是有多少东西真正是自己的?我们通过拿别人的东西来显示自己有多么积极,创新力有多么强,然而这种行为能带来什么呢?可能带来短期效益,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浮躁的心理,我们会更多渴求别人的东西,而放弃自己拥有的,不再安心漫长的修炼,都想及早成佛,但是成佛又有何用,难道就可以法力无边吗?如果真是如此之能,为何别人提起他的名字没人知道呢?我们想是不是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神通。
    对于“神通”这个问题,在院周会上院长也做了论述,但是力度还是不够,仅仅在整体上给予了包装,其内在包装绝不仅仅在于我们互相吹捧能解决的,还在于我们自身对其的消化和创新,能印上医院的特色。
    我们不如分析新技术新项目、特色项目、特色专科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技术新项目是相对普通诊疗方法来说的,打破常规,寻找捷径,取得同样或更好的治疗效果都可谓之“新”。特色项目是新技术新项目在不断成熟基础上的一种质变,如果说新技术新项目是直接拿来的,带有更多的外界特色,那么特色项目就是我们在新技术新项目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知识经验,打造的符合我院需要的一种技术方法,带有更多的我院特色。特色项目不是单纯的时间积累,也不是单纯的数量积累,没有质变是不能称为特色项目的,只能叫“新”技术。
    特色专科是特色项目不断向前发展的更高层次,相对特色项目来说,包含了更多人为因素,随着特色项目影响不断扩大,人们更多的将这些信任赋予给某些人或某个人,他们成为特色项目的载体,这些人组成的团队渐渐成为专业的代名词,人们看病的时候逐渐超越了科室界限,而更看重从事这个专业的团队,这就是特色专科—— 一个没有科室界限的专科。
    但是特色专科是否就是终点呢?当然不是,医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特色专科也同样如此,特色专科同样也存在新技术新项目的问题,不过是更高层次的新技术新项目,它也会继续循环下去,没有终止,这就是发展进步。
    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一、已形成的特色要保持住,并且不断发展,向特色专科迈进。
    二、新技术新项目不能引进来就结束了,不仅要大量开展,还要结合自身优势进行消化、创新,渗入我院特色,打造我院自己的品牌。
    三、我们要区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学习别人基础上的创新,对于前者要着重鼓励和支持,因为他们是医院的基石,他们是医院品牌的缔造者。                                 (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