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报
院报第118期——第三版
氧疗的方法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脑力和体力消耗增大,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由于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易造成大脑缺氧,出现头昏胸闷、疲惫嗜睡、反应迟钝、精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关专家认为,城市中至少有10%的人处于缺氧状态。这10%的人包括:生活于环境氧不足地方的人、消耗脑力太多的人、患缺氧性疾病的人。
如今,不少人意识到了缺氧的危害,开始注重补氧。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白领中还掀起过一股进高压氧舱吸氧来“放松”、“减压”的热潮。
高压氧、氧吧吸氧、舱外常压高流量吸氧、公园晨练是人们常用的四种补氧方式。
高压氧在国外推出时就曾一度受宠,当时有人做了个“无血生命”的实验,将猪血液放净并注入等量液体,放进高压氧后仍得以存活。此后,高压氧风靡一时,有的富人还将房子也设计成高压氧舱。许多处于亚健康的人吸氧后感到精神好转,惊叹于它的神奇后,高压氧舱吸氧成为缓解春困等疲劳和亚健康状况的新时尚。
氧吧吸氧以其新、奇、特及有益于人类健康等宣传而受到一些高消费水平的人们的青睐,一些人抱着时髦、嗜新、试试的心理前往。但因其吸入氧浓度低、或供氧流量不足、所能达到的肺泡氧分压低,操作也不规范,其冶疗作用有限;且营业者多数欠缺氧疗的基本知识或存在单纯赢利观点,残余氧气排放不良,火灾、安全隐患大,有关管理制度和法规还未明确。这些大大地限制其发展,其真正兴起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要走。
与此同时,运动健身“补氧”的口号喊得人们心里痒痒的,不愿意花钱“补氧”的人们,选择实惠地到树林或公园里晨练“补氧”,而一部分人忙着去健身房学习瑜伽等各种有氧运动。但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间,而是在太阳升起后为宜。过早运动,地面空气污染最严重,而且日出前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偏低,在树林里尤为明显,因为夜间植物吸收氧而释放二氧化碳,只有等到日出后,绿色植物基本上开始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整夜夹在空气里的杂质随着雾气的消散而消失,这时的空气才算清新,具体时间为上午9点-10点,午后到傍晚之前(下午3点-4点左右)也是锻炼的好时机。
从医学角度上分:氧疗包括常压氧疗与高压氧疗。常压氧疗法又称为舱外高流量吸氧,是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吧和普通吸氧,因此对许多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现代医学新的治疗手段之一。
请看下面不同吸氧方式氧分压情况:
1)鼻导管吸氧、鼻塞吸氧、普通单管面罩吸氧(这3种是我们日常常见的吸氧方式):氧分压为220-300mmHg。
2)常压密闭面罩吸氧(这是我院的常压吸氧方式):氧分压为760 mmHg。
3)高压氧:目前我院高压氧治疗应用2个大气压吸纯氧,氧分压为1520 mmHg。
高压氧治疗氧分压是常压下普通吸氧治疗的7倍,由此可见,高压氧治疗是补充氧的最有效方式。 高压氧科 方瑞忠
如何及早发现皮肌炎?
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多发性肌炎系指本组疾患而无皮肤损害者。该病在临床并不少见,误诊误治常见,如果到了晚期,治疗效果极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皮肤损害是皮肌炎的早期表现,经常将其误诊为过敏性皮炎或日光性皮炎。必须仔细观察其皮肤损害形态,并作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防早期皮肌炎漏诊。
早期皮肌炎的皮肤损害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皮肤损害通常首先发生在两侧眼皮,两侧上下眼皮变成紫红色,呈实质性水肿,但是眼裂大小正常,睁眼不受影响。化妆品过敏所致的日光性皮炎,虽然两侧上下眼睑也明显红肿,但是眼裂明显变小,并有睁眼困难。
2、早期皮肌炎的皮肤损害部位,除了眼皮外,常可累及整个面部皮肤,呈弥漫性红肿,并且还可累及到整个颈项部和前胸部的“V”字区皮肤,呈弥漫性红肿,触之有橡皮块样柔硬感。而化妆品过敏所致的日光性皮炎,在颈项部、前胸部是没有皮肤损害的。
3、早期皮肌炎患者四肢大小关节伸侧周围的皮肤,可见不少细小的红色疹子,还有点滴状红斑或点滴状白斑,皮肤损害面上还附着细碎皮屑,医学上称“Gottron”征,这是早期皮肌炎患者特有的皮肤损害。
4、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下蹲起立困难;举手梳头时,举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力。
5、早期皮肌炎还有一些实验室检查方面的改变,患者血清中的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生化指标会明显升高。这些是由于皮肌炎导致大量肌纤维坏死,肌纤维内大量酶类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引起的。此时再测定患者24小时尿肌酸排泄量,也会明显升高。
因此,面部皮肤红肿,不要轻易断定为过敏所引起的皮炎,需要到有一定经验的风湿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并做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防漏诊早期皮肌炎。
在治疗方面,如无肿瘤并发的病例,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成人特别是40-50岁以上患者,必须详细地检查有无肿瘤的伴发,如果发现肿瘤需予以彻底治疗,可改善和缓解皮肌炎症状。如果当时未发现,亦应每隔3-6个月定期随访甚为必要。对小儿皮肌炎患者,需尽量去除一切可疑病灶,并综合治疗。
夏季老年人午睡不应进入的误区
“春困秋乏夏打盹”。立夏一过,白天相对变长,晚上又常常闷热难以入眠,很多老人因此习惯中午休息一会。研究表明,有效的午休可以改善大脑代谢,使上午劳累的脑神经获得更充分的新鲜血液和养料。对老人来说,规律午休还可以降低心绞痛、脑梗塞的发病率。不过前提是有正确的午休方式,否则事与愿违。尤其老人最易出现以下四个误区:
一、强撑着不睡。有的老人害怕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所以即使中午很困也坚持不睡。其实,适当时间的午休不会影响夜晚睡眠,反倒是坚持不睡会令大脑过度紧绷,更加疲惫。
二、凑合着睡。有的老人觉得午休就是眯一会,随意靠在沙发上或者躺椅上,甚至趴在书桌上就睡着了。这种方式非常不可取。靠在沙发上睡会减少头部供血,醒后有头昏、眼花等现象发生,尤其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午休一定不能凑合,即使睡一会,也尽量躺在床上,换上舒适的衣服,盖上被子再睡。
三、睡得太久。老年人午睡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四、午饭后立刻睡。中午进餐后,胃肠蠕动加快,使得体内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大脑供氧明显下降,不宜立刻入睡,一般应餐后半小时之后再休息。 (季康)
警惕:化妆品作用的炒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美容的兴趣越来越浓,化妆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目前的化妆品市场,产品系列复杂众多、目不暇接,很多产品很难从其功效体现出差别,消费者也无法从产品本身来判断其实际价值,故而诸多的化妆品厂家在其产品的宣传中,将炒作充分应用。
化妆品作用的炒作几乎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厂家不炒作。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用的进展和多样性:随着人们对护肤的认识,一些新作用的产品逐渐发展。例如早期的化妆品,仅仅在于洁面,随之出现了深层清洁、强力清洁等名词;而随着人们对护肤的重视,早期仅仅关注于滋润的作用,逐渐迅速扩展到全面的抗皱、保湿、美白祛斑等方面。所有新名词的出现,都是针对人们对护肤的逐渐认识和关注程度加深而出现,例如防晒产品中,一些广告的“360度”防晒、“极致防晒”、“冰点防晒”均为厂家自己创造的名词。
2、作用的迷惑性和暗示性:在美白方面,各个厂家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例如雅芳净白、旁氏无暇透白、兰蔻智能愉悦臻白等,这些词语均有相当的迷惑性,如果消费者看到广告词和宣传的概念基本上不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其暗示性在于,通过成分差别并不明显的不同产品,消费者很可能按照这个理念贯彻,总会有相应消费。
3、药店也是化妆品(特别是药物化妆品)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参与者。由于药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药店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美容类和日用类商品因其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备受关注,不少药店通过申办相关的经营许可证来销售“健字号”、“消字号”、“妆字号”化妆品及日用品。
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对化妆品的定义和作用有明确的法规阐述: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目前又称为疗效化妆品、药物化妆品、美容药物等,日本称为“类药品”。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也明确规定,化妆品不得标注适应征、不得宣传产品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强调,化妆品标签标识禁止使用明示或暗示对疾病有治疗作用和效果的用语(如抗菌、排毒、消炎、抗敏等),禁止使用医疗术语(如药物、中药等)。
护肤产品一般需要长时间使用才能达到对皮肤维养的效果,2010年6月1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要求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包括国内生产的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包括各种护肤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真实地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成分的名称,彰显了宏观层面对护肤品安全性的重视。
化妆品仅仅是一种日化产品,无论其概念炒作如何诱人,但万变不离其宗,消费者使用的也仅仅是其最基础功能。化妆品不是药品,首要作用是美化和修饰皮肤,而不是治疗疾病,也没有抗皮肤衰老的功能。化妆品不可能代替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例如对于美白、除皱,永久祛除体毛、皮肤色素性疾病及治疗腋臭等方面,药用脱色剂、激光、强脉冲光(IPL)、相应的美容术等的效果,化妆品是不可能替代的。
控制血糖别舍弃运动这味“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用药与饮食,功夫都“炉火纯青”,但对运动控制血糖的功效,却往往不予重视,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运动是怎么控制血糖的?该怎么运动?
1、有氧运动可降血糖:运动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含量,减轻胰岛素分泌的压力。同时,运动能帮助人体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令血糖控制更为容易,运动还可以改善异常的高脂血症,是最好的活血方法,并能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并可预防糖尿病。
2、用心率监控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影响健身效果的首要因素。强度过低,对身体的保健作用不明显;强度过高,会导致血糖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糖尿病患者在锻炼时可用心率监控运动强度,运动时应让心率保持在(170-年龄)次/分的水平。适宜运动项目应选择中等或中等以下强度的有氧运动。适合这类患者从事的运动项目有疾行、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自行车、游泳、跳舞、爬楼梯等。其中疾行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健身效果明显,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
3、餐后1-2小时为适宜运动时间:锻炼时间选择在三餐后1-2小时以后较为理想,这样既能避免低血糖,又可避免运动引起代谢紊乱。运动时间一般30-40分钟为宜,尽量不要空腹锻炼,因为清晨是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段,此时锻炼易出现头昏、眼花、心慌、气短、全身冒汗的低血糖症状。若有晨练习惯者,应在运动前适当补充些食物,或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4、运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三天:糖尿病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应持之以恒,每周锻炼3-5次以上,天天锻炼效果更佳。若不能坚持每天运动,就要注意最好不让运动的间隔时间超过三天,因为间隔时间过长会削弱健身效果,并且不利于健身效果的积累。
生命在于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内容。尤其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既能控制血糖,又能愉悦身心,还能减少医药开销,一举三得,何乐不为呢?
上一篇: 院报第118期——第二版
下一篇: 院报第118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