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报
院报第137期——第一版
编者按:11月1日晚19:00,党委书记、院长窦忠东组织召开了“发展中医事业,加强中医学科建设推进会”。在家的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以及中医科、康复科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窦院长从十二个方面阐述了加强我院中医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窦院长特别强调要借国家发展中医的大好契机,尤其要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武继彪莅临我院视察时对我院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随后,窦院长在百忙之中,对我院中医现状、发展优势、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了《借国家政策助力 谋求中医药发展大计》一文,这是近一个时期我院发展中医事业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振兴我院中医事业的动员令和冲锋号。本报全文刊登,希望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付诸到贯彻落实的行动中。
借国家政策助力 谋求中医药发展大计
党委书记、院长 窦忠东
2012年10月,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武继彪莅临我院视察指导,在对我院中医药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时,对我院中医药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并寄予了厚望。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为契机,以武局长发展我院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我院现有的中医药优势资源为基础,谋求我院中医药发展大计,重振我院中医药威名,打造我院现代化中医药学科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新一届院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一、我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现状
我院自1959年设立中医科,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七、八十年代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医院260张床位的情况下,中医科床位达到40张;以刘子云、王京欣、满维新等为代表的著名老中医以其独特的诊疗手段和显著的诊疗效果享誉四方。但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医院撤消了中医科病房,只保留了中医科门诊,十几年来,我院的中医学科建设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状态,科研落后、新技术新项目缺乏、中医人才断层、许多制度无法落到实处,作为一个拥有23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医院,这种状况是让我们特别痛心的一件事。唯一能让人聊以慰藉的是近几年,国家卫生部强调大力发展中医事业,我院也从上届党委开始着手恢复中医科建制;特别是2012年华康楼启用后,我们在华康楼建设了中医科病房,设立了独立的护理单元,配备床位53张;高学历的中医专业人才在近两年得以不断充实,加强中医人才培养,造就一支中医基础扎实,临床技能高超的中医人才队伍的土壤已经具备,下一步就是新一届院党委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怎样做好“建设大中医”这篇大文章。
二、对影响中医药学科建设因素的思考
1、对中医药的偏见影响中医发展
中医学是科学,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和特殊的宏观规律,如气血经络,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数千年来积累、沉淀并使中医赖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由于传承的弱化而逐渐消失,影响了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理解。特别是这些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没有有机结合好,致使曾经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手段远远落后于时代,相反现代西医学由于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诊疗手段日新月异,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给人的误解是:中医落后了。事实上不是中医理论落后了,而是由于偏见致使人的思想落后了。
大家都知道西药有毒副作用,虽然每年因西药毒副作用受到伤害的有上万人,但人们却熟视无睹;而因中药的不正确使用而造成的少数不良反应却宣传得沸沸扬扬,事实是中药之害在人不在药,不是中医中药不行,而是使用中医药的技术还没真正掌握。
2、现行体制和机制不利中医发展
在此之前,国家或地方许多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等等,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还有中医院校学生教育、中医人才培养机制等等。虽然这些体制、机制不是我们医院能操控的,但却直接影响我们医院的中医事业发展。
3、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人为对立阻碍中医发展
现在有不少人,包括中医工作者,不能正确认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总是人为的或不自觉的把中医与现代医学对立起来,做不到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如CT、磁共振、彩超等检查手段,化验手段,病理检查等,这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晶,与传统医学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不可以对立起来。而现在这种人为对立的错误认识,更加导致了传统的中医观念及理论过于狭窄,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与时俱进地发展。
三、国家政策助力中医药学科建设
政策可以决定一个产业的存亡,一个学科的存亡,甚至一种文化的存亡。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宪法的保护,并且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示要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并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这都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鲜明的支持态度。特别是2011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制定的《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用于指导各级各类综合医院(含专科医院)的中医药工作,提出要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指南》指出,中医临床科室是综合医院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主体,应该发展成为带有全科性质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能够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不少于4种中医药服务。要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保证中医药科室与其他科室同步发展。建立并落实中西医相互会诊转诊、中医药参与诊疗方案制定、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中西医共同卫生应急、中西医相互学习交流、中西医科研协作等制度。中医病床床位数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可设立独立病区,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综合医院应鼓励和支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为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指南》对综合医院如何开展中医药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这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她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以此为契机,借国家政策助力,借力发力,使我院中医学科建设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有效改善我院中医药萎缩的现状。
四、对我院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1、改变思想认识,了解中医理论,普及中医药常识,消除对中医的偏见
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着独到的诊治手段。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讲究的是整体观。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就比西医超前,中医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曾有一位中医名家这样说过:中医看得病的人,西医看人得的病。事实如此,就拿冠心病来说,西医的治疗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关注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而中医是根据发病的病人处于什么状态,比如说,是因为情绪刺激就需要疏肝理气、是处在阳虚状态就用温阳的方法。这大概就是中医说的辨证施治,这就是中医的优势。
对于很多疾病,如果中医药运用得当,其诊疗效果能大幅度提高,甚至是成倍提高,许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用中医疗法能够解决。尤其是在目前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中医药的优势更不应忽视,比如脾胃病、妇科、心血管、神经科、皮肤科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中医药预防保健中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应重视并下大力气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消除对中医的偏见,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全院干部职工更要转变观念,认清形势,认识中医优势,人人争做宣传员。
2、优势资源互补,树立大中医的观念
中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我院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不能单打独斗、不能各自为战、不能支离破碎,一定要树立大中医的观念,要形成一个整体,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我院中医科有门诊、有病房、有床位53张,有高层次学历的中医专业医师9人,护师6人。对治疗脉管炎、结石症、不孕不育、腰椎病、乳腺增殖症等多种顽症有独到之处。从1953年创立的针灸室到针灸理疗科,再到现在的康复科,风雨60载,到目前已拥有康复理疗人员13人,床位45张。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病、偏瘫、截瘫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等方面有突出疗效; 2005年3月我院成立了肛肠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名,其中肛肠硕士研究生一人,目前年门诊达4000多人次,住院700多人次,手术600多人次,拥有床位33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2%。我院还有中药房,还有许多有着中医身份干着中西医结合或是其它医疗工作的人员。不管中医科、康复科、肛肠科还是中药房以及有着中医身份的人员都属于大中医范畴,中医科、康复科、肛肠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类似,是大中医的一个亚学科。通过整合,将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优势,有利于打造大中医品牌。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3、传统中医的传承与发扬
中医的传承和发扬既要重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重视中医药的标准化,但也不能单纯用现代医学标准和研究方法套用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病证,不能完全用西医、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中药。中医应按照自身规律去发展,在医疗实践中必须坚持中医中药的密切结合,研究和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诊疗手段;在人才培养上必须重视老、中、青三结合。对于老中医专家要把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言传身教给中青年医师;中青年医师要充分利用我院硕士培训基地、青年医师培训基地等优势,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多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用最快的速度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医药技术学术骨干、专科学科带头人和学有专长的高水平人才。特别是最近两年我院引进的青年中医师较多,要特别注重这部分人的学习和进步,该派出学习的就要派出学习,该转科的就要参加轮转学习;对于中医护理人员,要学习中医理论、掌握中医特色的护理技能;另外,针对目前我院青年中医师多,而高年资中医师相对较少的现状,我院可以对外聘请或内聘真正有能力、有专长的中医人才。
中西医作为医学科学的两大理论体系,各有长短、各有利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中医理论完全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西医源起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把事物分析为许多组成部分,这样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所以要打造现代化中医药学科,首先要求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不是单纯强调中医人员学习西医,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就西医学习中医作出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西医人员也要了解中医理论体系,掌握基本的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在今后发展大中医的过程中才能相互配合、相互提高。
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化中医药学科,特别要求中医科医师大胆采用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实验技术和各种研究成果,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拓展中医的视野,给中医的望、闻、问、切更大的空间。在检查疾病时,要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设备检查收集各种病情资料,如需特殊设备,在不重复的前提下,医院将给予政策、财力倾斜;在给病人实施具体治疗的环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对收集到的所有检查资料,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辨证论治。
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化中医药学科,就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程序、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管理。严格执行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各项业务指标。认真研究落实如何开展“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认真落实中医会诊、病例讨论等一系列制度。
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打造现代化中医药学科,要求中医科尽快制订长远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完善。所有中医人员要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做好中医的科学研究,勇于钻研、积极立项,提高科研档次,大力开展中医新技术、新项目。能搞专科的搞专科,能搞专病的搞专病,尽快营造中医浓厚的科研氛围。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新一届院党委决心借国家政策助力,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振兴我院中医事业,高起点、严标准打造我院知名中医学科群,尽快改变目前中医颓废的局面。我相信在院党委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参入、全体中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上一篇: 院报第138期——第四版
下一篇: 院报第137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