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临沂市中心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文化建设 >>红医之路 >> 正文

医院概况

红医之路

一分钟的生日庆祝会

字号: + - 14

 者:公衍仕,沂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播音员,省作协会员。

凌晨六点,吴鹏准时从床上坐起来。

近些日子,他必须依靠手机铃声喊醒自己。连续奋战二十二天,生物钟彻底紊乱,自我心理疏导和控制早已无法左右睡眠,普通的安眠药也难起作用。

吴鹏打开半扇窗户,放进清冷的空气,然后轻抬脚步,去了洗漱间。凉水冲刷掉他残存的几丝睡意,却也让他猛然心生担忧:隔壁的苗迪护师会不会睡过了头。

昨晚十二点多的时候,吴鹏隐约而又清晰地听到了苗迪的哭泣声。那是非常渴望痛快地哭出来却又不得不捂住被子警惕地释放情绪的声音。苗迪是他们医院重症监护科的副主任,刚刚晋升副主任护师。当接到通知抽调人员参加援鄂医疗队时,医院领导几乎一致把目光落到业务精湛、处置能力优秀的苗迪身上。跟医疗队所有成员一样,她深知临危受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暂时全部移交给了丈夫。

二十二天了,每天从宿舍到医院、从医院到宿舍,班上全力以赴投入救治患者,回到宿舍便单独居住,两点一线之间的路上、用餐时间都不允许有任何互动交流,难得静心的片刻在群里打个招呼,从未见有谁流露过丝毫的压力抑或焦虑,每个人都是钢铁意志的战士。但是,大约在医疗队进驻医疗中心二十天后,吴鹏已经注意到,不仅几位护师,两位医生男士上班时的眼皮也有些肿胀,而且,当他难以入睡的时候,也曾几次听见过跟苗迪那样应该是捂着被子的哭泣声。

想起视频时爹妈目光中掩藏的牵挂,想起三个月的儿子胖嘟嘟的模样,我自己都几次忍不住想要畅快地放声大哭一场,何况拥有着至圣母爱的苗迪她们!那两位医生男士的心底,或许有着比自己还要柔软的地方。吴鹏也知道,这种想念只发生在偶尔能够安静下来的时候。除了逼迫自己入睡,其它时间都被一个相同的意念控制:忘我地工作,只有全身心地救治患者才是他们活在当下的全部意义。

吴鹏收拾完毕,戴上手表,刚好六点一刻。他站到门边,倾听走廊里的动静。外边跟屋里一样,除了灯管发射光束的声音,一切都静谧着。从宿舍赶往医疗中心需要一个小时,用餐、消杀、穿好防护服等准备工作需要四十五分钟,还可以再让苗迪多睡十分钟。

吴鹏轻轻地坐到沙发上,调出昨晚的视频会议记录,想查阅有没有被忽略的环节,却听到苗迪开门、上锁的声音。他抿嘴抬了抬眉毛,抓起背包,开门站到走廊上。

灯光有些弱,苗迪戴着口罩的脸色却泛着饱满的柔和颜色。她歪了歪头,微笑着看了吴鹏的背包一眼,抬脚走到了前边。

吴鹏与她保持着三米的距离,低声嘱咐说“别忘了摘几片石楠叶子。”

吴鹏中等的个头,还有些白净。按照民间对山东大汉的想象,他或许勉强及格。但是,吴鹏体格硬朗,动作利落,思考问题粗中有细。他是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名医师,还兼职医疗队的感控医师。每天晚上,他要参加院感组的视频会议,对当天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形成简报,发给大家学习。上班前,要监督病区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落实,细致检查每名值班人员的防护措施。吴鹏用餐历来讲究细嚼慢咽,来到援鄂医疗队之后变成了风卷残云:三口一个馒头,两口一碗汤,小碗米饭一扒拉到底。似乎他早已经判定院感医生的兼职非他莫属。

吴鹏来到消毒室,看到苗迪正拿着两小枝石楠消毒。两枝石楠各长着三对细嫩的叶子,红得像燃烧的火苗。他知道,苗迪是从医疗中心入口处那个大土堆旁边折来的。

除夕晚上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大年初二凌晨两点抵达湖北黄冈,天亮后便参与到开辟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战斗。当时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只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座空楼,到处堆满了建筑垃圾,四周一片荒凉,唯有入口处大土堆旁的几丛石楠,在寒风中坚挺起一片红色。领队集合鼓动士气时,苗迪指着几丛石楠说,那片蓬勃怒放着的红色就是我们援鄂医疗队的必胜精神。

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一百四十三名队员,全部化身为装卸工、搬运工,发起了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奋战。大年初四晚上十点,两个病区、百张床位布置完成,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也立即投入使用。吴鹏被分派到重症组,首先进入隔离病房。紧跟他身后的,是他唯一的组员苗迪。两人不知不觉中连续工作了二十四个小时,而仅仅这一天,百张床位全部收满,患者还在一个接一个的被送来。换班时,吴鹏跟苗迪快速地一个对视:疫情比想象的严重。

正月十一,立春这天,重症组收进了一名陈大爷。这位陈大爷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可就在两分钟前,吴鹏刚刚给一位患者做过股静脉穿刺。接上班后,他已经戴着护目镜和防护面屏工作了超过四个小时,只觉头痛欲裂。穿刺时,手指因为戴着三层外科手套而触觉很差,眼前因为护目镜起雾而一片模糊,他是靠着经验、带着义无反顾的悲壮去试穿的。还好,又是一针见血,顺利完成了操作。此刻,他的后背完全湿透,护目镜上还在往下滴水,双手早已被汗水泡得发白,整个人只想坍塌。

吴鹏用力闭了下眼睛,抬眼望向似乎就要虚脱的苗迪。苗迪却把脸转向那位老人,看不出任何表情。吴鹏明白,他们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方式就是救治患者。他握紧拳头,轻轻一个示意,苗迪的用物准备已经飞一样有条不紊地开始。

喉镜插入至咽喉部,吸管正好递到手边;导管插入气管,牙垫瞬间放置到位;导管和牙垫才刚固定,气囊已注入空气;病人头部放平,呼吸球囊开始通气。全程没有对麻醉医生三到五分钟操作时间的考验,也没有对九十秒顶格操作的考核,只有吴鹏那强力抑制住颤抖的双手和苗迪艰难的站立,以及在他们眼眶里打转却最终没流下的泪水。而最终的见证,则是这位六十二岁患者病情的平稳好转。

就在昨天,眼看情势一路向好、即将转入普通病房的陈大爷却突然变得没了精神,似乎在跟病魔的搏斗中已经用尽了力气。吴鹏忽然想起,五天前翻看病例时,陈大爷的生日好像在正月二十六,正好是今天。他站到床前,对着陈大爷笑了好一会儿,说明天我们给你过生日吧。陈大爷的眼睛突然睁大,放射出照得见人影的光芒。他两手合掌,连连点头,泪水越出了眼眶。

吴鹏豁然开朗,额头一阵轻松,倏忽之间却也想掉泪。二十二天了,同事们近于互无交流中连续不停地工作,如同灰暗天空下连轴转的石碾。护目镜和防护面屏箍得头疼欲裂,无形无声的重压又把人挤进了狭深的岩隙。活在当下不错,喘息能不能轻松些、色彩能不能明亮些?陈大爷需要清风吹拂中的一片阳光,同事们也需要。

交接班的时间到了。前一组的两位组员、吴鹏跟苗迪,还有两位领队和感染专职人员,八个人将齐聚陈大爷床边。蛋糕是吴鹏带过来的摞起来的两个小法式面包,这是医疗队分发给队员的生活物资。蜡烛是苗迪从大土堆旁折来的两小枝石楠,这是他特别允许经过消毒后带进病房的有生命的火焰。前一组的护师准备了家里带来的两个大红苹果,那是象征着平安和福气的栖霞知名特产。祝寿词必不可少,就是那首《祝你生日快乐》。可时间宝贵,那么多的患者需要救助,随时可能发出的紧急情况需要处理,陈大爷的生日庆祝会只能安排一分钟。吴鹏精心计算过,无伴奏合唱一段歌词大约需要二十秒,领队的问候和说明三十秒足够了,陈大爷还能有十秒钟的情感表达时间。他暂且不能起床,也不能说话,抱拳做同祝快乐的致意足够宽裕。

两位领队拐进楼梯,苗迪和那些同行们已经等候在病房门口。吴鹏胸口忽地热起来。他知道,陈大爷在盼望着他的生日庆祝会,同事们已经开始在心里歌唱了。

小说主人公简介吴鹏,男,1983年出生,现任临沂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山东省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员。2020年3月作为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队英雄群体中的一员获“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编排:刘俊洁

                                 审核:庞蕙青  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