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报
院报第154期——第三版
合理用药小知识(三)
1、用药为什么不宜求新?
众所周知,一种新药的问世,尽管经过临床使用,证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这些药物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效果、毒副反应的实践检验时间不很长,病例亦有限,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很大一部分新药由于疗效不佳或毒副反应重而被淘汰。而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确能超过原有同类药物疗效的新药,则为数不多。
例如:70年代,抗结核新药利福平问世后,当时对它的宣传有的几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然而,经过数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发现,它的抗结核效果仅与异烟肼相当,而价格则是后者的几十倍。在单独应用利福平时,结核杆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它迅速失效。有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了肝损害等副作用。
事实证明,一种新药的出现,只是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病人不可盲目追求。因此,家庭用药中切记:对症下药,疗效显著就是好药,切忌一味地迷信新药。
2、价格贵的药品是否更安全有效?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决于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病的效果。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因此,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3、中药汤剂能过夜吗?
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吃,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份,煎煮时这些成份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份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4、小儿感冒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小儿应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呢?
(1)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2)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等。
(3)下列情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和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普热息痛;如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药学部 陈忠光 摘录)
“七剑”阻击耐药菌
第一剑:万古霉素 VS 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前,用于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主要是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万古霉素限用于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及系统感染;青霉素过敏者不能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经上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也可选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也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的肠球菌心内膜炎、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菌属)心内膜炎的治疗。此外,除了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对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株有较好的效果外,万古霉素对各种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属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第二剑:替考拉宁 VS 肠球菌 肠球菌对青霉素类低水平耐药,对头孢菌素类天然耐药。替考拉宁是继万古霉素后又一治疗革兰阳性球菌的糖肽类抗生素,由于化学结构上增加了脂肪酸侧链,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上显示出良好的特性。替考拉宁除了用于肠球菌耐药的治疗以外,还可用于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导管相关感染、心内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病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第三剑:亚胺培南 VS 阴沟肠杆菌 有研究成果表明,对阴沟肠杆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敏感率在96%~98%之间,第二位的是头孢吡肟,为76%。其他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已高达40%~60%。
第四剑:头孢吡肟 VS 大肠埃希菌 临床研究表明,第四代头孢菌素在保持第三代头孢菌素特性的同时,增强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提高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在较低浓度时即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保持了强效的抗菌活力。
第五剑:妥布霉素VS肺炎克雷伯菌 妥布霉素主要应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革兰阴性菌特别是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肺炎杆菌等引起的烧伤感染、败血症、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胆囊胆道感染及软组织严重感染等。
第六剑:头孢哌酮/舒巴坦VS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各种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甚至包括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临床上特别难治且日益受到重视的不动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也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与其他传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能够同时杀灭易产超广谱酶的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常见致病菌。
第七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VS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为替卡西林钠和克拉维酸钾组成的复合制剂,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比例为30:1或15:1,两者配合既扩大了抗菌谱,又增强了抗菌活性。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抗菌谱与羧噻吩青霉素相似,且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革兰阴性需氧及厌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可抑制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球菌、军团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因此,对上述病原菌的产酶株或不产酶株有效。此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还对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之间的战斗将永无止境,新兴感染和再度感染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人们只有不断研发新药、制定管理办法、采取限用措施,提高用药水平,才能在这场斗争中获取胜利。 药学部 鞠永静
限食疗法与健康
热量限制(限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个近千年的话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限食可以延年益寿,降低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限食疗法是以规律性减少每日热量摄入,用以治疗如代谢综合征、风湿性、疼痛性等疾病的疗法。限食可以提高机体对抗饥饿和生存的能力,同时也会有镇静情绪、改善心境的作用。限食的形式主要是改变进食的频率和摄入的总热量。热量限制的程度一般为将每日所需热量减少15%~40%,甚至更低的极低热量进食。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一般≤7-9天),长期限食(>9天);据限食频率可分为间断限食(每周2日限食,余正常进食),隔日限食,连续限食。长期限食者对食物的渴望有所增加,但却更容易饱。
大部分研究都认为限食疗法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改善心境、提高主观幸福感的作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主观舒适度得到提高。限食疗法并不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目前认为是预防“痴呆”的有效方法。因为限食疗法可能带来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所以对精神障碍患者限食需要慎之又慎。
内分泌科 徐方江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小儿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儿童健康标准是:智力发展正常,情绪愉快稳定,主动探索进取,性格开朗积极,行为统一协调。然而,在小儿成长的过程中,却有许多高危因素威胁他们的生命质量。尤其在生命早期的危险因素,会造成孩子终生的残疾,认识、重视这些高危因素对患儿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发现、帮助这些孩子消除不利因素对他们的损害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和已经出现危重情况的新生儿。称其高危儿主要是指神经发育病残的可能性较大,而这种致病残的原因是由于对发育中脑的损伤或先天畸形所引起的,是一组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非进行性疾病,它的残疾范围较广泛,从脑瘫到智力障碍、感觉损害和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大脑皮层功能的紊乱还包括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轻度神经运动功能不良、注意力差、多动症以及行为问题。
二、引起高危儿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认为引起高危儿的因素有:(1)围产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惊厥;(2)高危妊娠母亲的婴儿,包括高龄孕妇;(3)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的新生儿;(4)母亲在妊娠期间曾发生疾病史的新生儿,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妊高症、糖尿病、心脏病等;(5)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各种难产和手术产;(6)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发生不正常现象;(7)兄姐中在新生儿期有不明原因死亡;(8)胎龄不足37周或大于42周;(9)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下;(10)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11)母亲吸毒、酗酒等;(12)特殊的遗传和代谢疾病;(13)生后需入住NICU者。
虽然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经过积极地抢救治疗,绝大多数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缓解,但神经发育病残和有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仍较高,这种危险在新生儿及小婴儿期因症状、体征不明显,不易被家长和一般儿科医生发现。
三、高危儿随访的目的和意义有哪些?
基于高危儿上述潜在危险的存在,故对高危儿和在NICU抢救的小儿而言,存活固然重要,而使其健康成长,以便将来能融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才是最终目的。而对其进行的后期随访目的是帮助家庭和社会关注小儿的生长发育。出生高危儿中发育异常的比例比正常出生小儿要高得多,但由于缺少和不重视早期随访与评估,使得智力低下、脑瘫以及心理行为异常发现较晚,失去了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计委、妇联、幼教组织对建立高危新生儿随访制度十分重视,并已有相应政策出台。各级儿童保健科、妇幼保健组织已经逐渐完善随访制度并给予患儿建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其尽可能避免生长发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利民工作,它需要专业医生参与,各学科医师及家长配合,定期对小儿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等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婴儿及时干预。
从新生儿期开始的随访、干预,能充分开发患儿脑的潜能,使损伤的大脑达到最大程度代偿和重塑。因为O-3岁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和形成的时期.错过这一时期,就不能获得或达不到最好的水平。我们希望与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患儿家长共同携起手来,为孩子的明天铺就一条健康之路。
四、 对高危新生儿随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目前,各级医院应尽快完善随访机构,家长应提高对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按时到指定的医院随访。此项工作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倡议:(1)新生儿医生对高危新生儿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患儿出院时,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的治疗情况,可能的预后,给家长以提示和支持;(2)在“出院记录”上做好该患儿疾病情况的记录,嘱家长定期带小儿到儿童保健科进行随访;(3)儿保科有专门场所、专人负责接诊、做好监测评估、记录,确定再随访时间、告知联系方式。
总之,经过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医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使高危儿的成长纳入到医学保健学的荫护之下,为新生儿期后的科学养护、合理治疗、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不给患儿、家长和医生自己留下遗憾。
儿童保健科 赵桂芬
上一篇: 院报第154期——第二版
下一篇: 院报第154期——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