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报
院报第121期——第二版
简 讯
7月 30 日,由我院主办的种植牙培训班在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临沂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单位的口腔专业人员共 60 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上,来自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的徐欣院长、种植中心主任姜宝岐教授、修复中心主任兰晶教授进行了种植牙的专题讲座。会后进行了口腔种植牙操作培训。
此次培训,为临沂市及周边地区的口腔科医师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本地区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科 张 飞
8月1日,我院特邀美国华盛顿大学陈迎章博士来院作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是基因诊断学。学术报告会由副院长尤润生主持。
陈迎章博士详细介绍了基因学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并对临床医生怎样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服务作了阐述。
学术报告后,副院长尤润生作了简短总结。他首先感谢陈迎章博士利用回国探亲之际,将他从事基因诊断研究的一些学术知识和成果讲授给大家,使我院广大医务工作者倍受启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医学科学研究特别是基因诊断方面的认识,为我们临床医师结合基因诊断研究及时为临床服务提供了很大帮助。他同时也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借此机会,加快医院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力度,为医院做大做强贡献力量。
科教科 刘少德
8月8日,我院为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的ICU和市级青年文明号的急诊科举办了授牌仪式。党委书记、院长窦忠东,纪委书记张志刚,团委书记徐同伟出席了授牌仪式。
仪式上,窦院长作了重要讲话,对ICU和急诊科取得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表示祝贺,并针对各青年文明号在创建和深化活动中的具体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把推动医院发展与培育青年成才结合起来;二是要在拓展活动内涵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开展;三是要进一步发扬成绩、开拓创新,推动文明号创建不断深入。
审计科 黄 萍
我院成功为一名五岁儿童摘除结肠巨大息肉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为一名5岁儿童摘除结肠巨大息肉,术后患儿逐渐恢复,现已康复出院。
该5岁男童因“粘液血便3月余”入院,入院时查体:肛门指诊于距肛门约10cm触及一肿物,表面无明显分叶,指套有染血。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癌胚抗原等均示正常。入院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约10cm见一大小约2.5x2.0cm长蒂息肉,表面充血、糜烂,无分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遂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术中先用2枚止血夹夹住息肉根部以夹闭息肉滋养血供,预防出血,再应用圈套器先电凝后电切,完整切除息肉,术后病理示(直肠)幼年性息肉,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返回病房后予禁饮食8小时,并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4天后患儿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
结肠息肉是小儿常见病,也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男孩多见,好发年龄为4-5岁,临床表现为慢性少量反复出血,不易为患儿家长注意,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消瘦、贫血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占90%以上,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其组织学表现为错构瘤,70%以上为单发,直径2cm以上为巨大息肉,既往多认为是良性病变,但近年来发现有一定的癌变潜能。诊断首选电子结肠镜检查,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检查时不易配合,术前需与其家长充分沟通,尽量减轻患儿紧张情绪,检查时一般不行全身麻醉,可依情况适当使用镇静药物,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小儿结肠息肉传统治疗方案为开腹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并发症多,现多采用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此方法安全、有效、简单,并发症少。因本病有一定的复发率,息肉切除后建议定期复查电子结肠镜。
我院积极开展以冬病夏治为载体的中医药知识宣传义诊活动
8月2日,我院副院长尤润生带领中医、康复、预防保健等科室的专家6人到中医帮扶单位--沂水县四十里镇卫生院进行冬病夏治中医药知识宣传义诊活动。门诊部、宣传科、中药房等科室有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义诊活动。
活动期间共接待患者300余人次,免费赠送中药颗粒、中成药、以及膏药等贴敷制剂,总价值共5000余元,免费发放冬病夏治及中医中药宣传资料300余份。同时,选择了2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送医、送药、送知识进家门活动,专家们在其家中对其进行了诊治,并赠送了药品及膏药等。有关专家还对四十里中心卫生院住院病人的诊治进行了重点指导。
此次活动的开展对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服务大众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
门诊部 徐本福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浅析
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需使用抗生素,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Ⅱ类即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Ⅲ类切口手术。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Ⅲ类切口及Ⅳ类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药物选择:根据手术常见病原菌和患者有无易感染因素选择预防感染的抗菌药物。SSI的药物选择遵循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由于滥用,革兰阴性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除泌尿外科手术外,一般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SSI。头孢菌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最符合上述条件。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时,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SSI,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二者可联合应用。
给药时机:术前0.5~2小时在手术室给药,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污染早期,细菌易被清除,而处于定植期的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不易迅速被清除。因此,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术前0.5~2小时给药,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以保证发生污染前血浆及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方法:静脉给药,且滴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内。肌注、口服存在吸收个体差异,不能保证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浓度有效,不宜采用。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多为1~2小时,滴注时间过长,血浆和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因此,应静脉给药,而且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给药时长:血浆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全过程。手术时间较短,小于2小时的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由于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浆半衰期为1~2小时,因此,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但选用半衰期长达7~8小时的头孢曲松,无须追加剂量。
患者有明显的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24小时,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48小时。有研究表明:手术后继续用药数次或数天并不能降低SSI的发生率。
此外,尚须采取以下综合预防措施,减少SSI的发生率:(1)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患者的机会。(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3)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4)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
药学部 鞠永静
上一篇: 院报第121期——第一版
下一篇: 院报第121期——第三版